“孤……无事。”
曹操的声音嘶哑虚弱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“方才失足跌倒而已。”
他冰冷的目光扫过那几个目睹了他晕倒的内侍。
“今日殿内侍奉之人……全部处死。立刻。”
曹操语气平淡,却蕴含着令人骨髓发寒的冷酷。
侍卫首领心中一凛,不敢多言,立刻挥手示意,几名如狼似虎的甲士上前,不顾那几个内侍惊恐绝望的哭求,粗暴地将他们拖了出去。
凄厉的惨叫声很快消失在宫殿深处,只留下浓郁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。
殿内再次恢复死寂,只剩下曹操粗重的喘息声。他强忍着剧烈的头痛,扶着案几,用尽全身力气坐直身体。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染着无形血迹的淮南军报上。
他深吸一口气,声音带着一种病态的虚弱,却异常清晰和决绝地传出殿外:
“传令……徐晃!即刻点齐本部兵马,不得休整,星夜兼程,驰援淮南!告诉公明,务必……务必稳住淮南局势,击退江东鼠辈!”
“再传令徐州刺史臧霸!命他尽起徐州之兵,火速南下,与徐晃部汇合!合兵一处,剿灭孙桓,夺回失地!”
命令如同冰冷的铁流,从这座刚刚经历过血腥清洗的宫殿中,带着曹操的愤怒与决绝,迅速传向四方。
摩陂的夜色,似乎变得更加浓重而压抑。
……
合肥城内,弥漫着大战后的硝烟味与一种压抑不住的蓬勃生气。
孙桓在城头远眺淮北,银甲在深秋的阳光下泛着冷光。拿下合肥已过去几日,城防在周循的督办下迅速加固,秩序也在恢复。
“报——!”
传令兵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,打破了城头的宁静。
“禀将军!城外又有一支兵马前来汇合!打的是吴郡顾氏的旗号!为首者自称顾承,言奉家主之命,率部曲五百,特来响应将军北伐大义!”
孙桓眉头微挑,还未答话,又一名传令兵疾步奔来:
“报!吴郡陆氏、朱氏、张氏亦有族中子弟率部曲抵达城外!皆言仰慕将军威名,共讨国贼!”
孙桓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他看向身旁的周循,周循也正望向他,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。
“道遵,看到了吗?”
孙桓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玩味。
“我们这‘北伐’的大旗一竖,闻着腥味的‘群鲨’就来了。”
周循微微颔首,语气平静:
“吴郡四姓,江东根基。他们此刻派些年轻子弟、领着些不算核心的部曲前来,打的旗号是‘北伐’,实则是下注。将军在淮南连战连捷,而公安的至尊至今未有明确旨意下达,他们是在观望,也是在…分润功劳与利益。”
“赢了,家族脸上有光,在淮南或能分得一杯羹;输了,损失些旁系子弟,也无伤根本。”
“呵,算盘打得精。”
孙桓轻哼一声,但并未拒绝。
“也罢,苍蝇腿也是肉。让他们进城,好生安置。告诉这些‘义士’,既然来了,就得真刀真枪地上阵,我孙桓这里,不养闲人!”
“诺!”
传令兵领命而去。
与此同时,数百里外的柴桑,诸葛府。
年仅十六岁的诸葛恪,正倚在窗边,看似漫不经心地把玩着一枚玉珏。两个仆役在廊下清扫落叶,他们的闲谈断断续续飘入耳中。
“…听说没?武卫都尉孙桓将军在淮南可了不得!连克江都、堂邑,前几日把合肥都打下来了!”
“真的?合肥啊!那可是张辽守的重镇!”
“可不是!听说还得了不少厉害帮手,那个周郎的长公子周循,就在孙将军身边出谋划策呢!啧啧,周家后继有人啊…”
仆役的闲谈戛然而止,他们看到了窗边的少年郎君,连忙噤声行礼退下。
诸葛恪捏着玉珏的手指微微收紧,白皙俊秀的脸上,那双遗传自诸葛氏的精明眼眸里,燃起了一簇不甘的火焰。
“周循…周公瑾之子…”
他低声自语,声音清越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。
“他能辅佐孙桓在淮南闯出如此名堂,立下不世之功…我诸葛恪,琅琊诸葛氏之后,自幼饱读诗书,自问才智不输于人,岂能枯坐家中,蹉跎岁月?”
一股强烈的冲动攫住了他。父亲诸葛瑾作为孙权心腹长史,此刻正随驾在公安。府中无人能真正约束他。
“机会稍纵即逝!”
诸葛恪猛地站起身,眼神决绝。
“淮南风云激荡,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!孙桓…周循…我诸葛元逊来了!”
他迅速收拾了几件简便行装和一些钱帛,趁着府中人尚未察觉,悄然溜出后门,直奔江边渡口。
诸葛恪孤身一人,踏上了北渡长江、追寻功名的未知之路。
合肥城,北门洞开。
一支风尘仆仆却杀气腾腾的军队开入城中。当先一将,身材魁梧异常,虎背熊腰,面容粗犷,浓眉如戟,一双环眼精光四射,顾盼间自带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。
他身披半旧皮甲,外罩素麻袍,腰间悬挂一柄厚背环首刀,正是新丧父不久的蒋钦之子——蒋壹!
他身后跟着的部曲,约有两千之众。这些人大多皮肤黝黑粗糙,眼神锐利如鹰隼,行走间步伐沉稳有力,带着一股久经风浪的剽悍之气。
他们装备或许不如江东正规军精良统一,但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的狠劲和默契,一看便知是曾追随蒋钦在长江波涛里搏杀出来的精锐水匪,最擅长的便是水上接舷、近身搏杀!
孙桓亲自率周循、丁奉等人出迎。
“末将蒋壹,拜见孙将军!”
蒋壹声音洪亮如钟,单膝跪地抱拳,动作干脆利落,毫无世家子弟的扭捏。他抬起头,环眼直视孙桓,带着一丝审视,也有一丝继承父志的决然:
“奉家母之命,率父帅旧部前来!愿随将军北伐,诛杀国贼,以慰家父在天之灵!”
孙桓看着眼前这员虎将,感受着他身后那支彪悍队伍散发出的强烈战意,心中大喜。
他上前一步,用力扶起蒋壹:
“蒋将军请起!令尊忠勇无双,乃我江东柱石!将军能承父志,率如此虎贲前来相助,孙桓感激不尽!从今往后,你我并肩杀敌,共立不世之功!”
蒋壹站起身,感受到孙桓话语中的真诚与器重,那份因父亲新丧而郁结的悲愤,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,重重点头:
“愿为先锋,效死力!”
随着蒋壹这支真正能打硬仗的生力军加入,加上陆续抵达的各家“义军”,孙桓在合肥城中的兵力急剧膨胀。精锐战兵已过万余,收编的降卒和地方依附的武装更让声势如日中天。
是夜,合肥府衙灯火通明。
孙桓召集诸将议事。